合作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是当今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潮流、大方向。作为南京一小时都市圈核心城市,马鞍山与南京地域相连,经济相融,人缘相亲。近年来,在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发展的进程中,郑蒲港新区以产业高质量发展、科学技术创新、区港联动为主攻点,找准定位、借梯登高,大力推进园区合作,积极融入南京都市圈。当前,郑蒲港新区正奋楫争先,充分的发挥自身优势,开启产业合作、协同发展的全新尝试,为郑蒲港新区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直以来,郑蒲港新区深入分析南京都市圈区域内主导产业布局,坚持补位发展、协同发展,逐渐完备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主导产业集聚发展。今年,郑蒲港新区成立电子信息、新型储能、先进光伏和风电、重大成套设备、精密零部件、现代物流、绿色食品等七个产业工作专班,持续打造产业集群升级,因地制宜锻长板、补短板、扬优势、抓风口,加速全区产业协同、错位发展,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加大招大引强力度,大力招引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和全产业链项目,慢慢地加强经济发展动能,力争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0个。
2023年9月,由南京中央商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安徽中商央厨食品项目正式投产。如今,公司制作车间6条生产线万多份鲜食、烘焙产品,这些食品通过冷链物流运输,能够完全满足马鞍山、芜湖、滁州、宣城4座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40多家罗森便利店的日常需求。
“当初,我们最终选择落户郑蒲港新区,一种原因是看中了这里的区位优势,地处南京、合肥、芜湖几何中心,可以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郑蒲港新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集聚优势,可以为我们开拓更多市场。”安徽中商央厨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善永介绍,从去年投产以来,企业生产总值近2000万元,预计到今年年底,产值将达到8000万元。
走进安徽元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台自动化设备正忙碌运转,“数字大脑”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所有生产环节。据了解,安徽元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南京萨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21年与郑蒲港新区签约成立,次年5月正式投产。该企业主要生产贴片保险丝、贴片精密电阻等电子、车规产品元器件,2024年目标产值预计将达到6000万元。
“郑蒲港新区对电子信息企业未来的发展支持力度很大,各项政策执行落地都很快,而且得益于产业聚集,供应商与客户群也相对集中,对我们采购原材料、销售产品都很方便。”安徽元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罗亚涛说。
此外,郑蒲港新区还将围绕南京传统支柱产业、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绘制郑蒲港—南京两地产业链条延伸图、重点企业合作图,定期在南京举办产业招商推介会,开展精准招商;组织参与宁马两市产业链供需和要素对接等活动,搭建上下游企业交流平台;精准组织参与“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配套企业”对接活动、郑蒲港新区与南京两地企业家考察交流活动;创新合作模式,深化园区共建;郑蒲港新区与南京生态科技岛开发区深入开展对口合作,积极谋划对口合作事项,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依托已成立的南京马鞍山商会,组织并且开展招商推介、经贸交流等活动。
时下,手机早已成为信息交流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当我们熟练地使用电子设备与亲人、朋友、同事交流时,耳边传出的声音说不定就是由郑蒲港新区公司制作的声学仪器件设备传出的,这家企业就是以手机声学仪器件生产见长的瑞声开泰科技(马鞍山)有限公司。
早在2015年12月,瑞声科技就在郑蒲港新区投资建设无线充电设备及手机背板集成模组制造基地项目。项目规划占地面积约700亩,总投资6亿美元,主要生产手机背板集成模组、声学元器件组装、无线充电设备等,此后又多次追加投资。据了解,今年第一季度,瑞声科技产值已达1.7亿元。
这个由马鞍山南大高新技术研究院前期引入的项目从一开始就担负着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的重任,南大研究院的瑞声合作实验室参与到企业产品的研发当中,对项目的孵化投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像瑞声科技这样由南大研究院参与,推动“政、产、学、研”科学技术创新的项目在郑蒲港新区并不少见。自南大高新技术研究院成立以来,已建成一批关键研发技术平台、产业孵化平台、技术转移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高效协同的科研体系,各类转化平善,技术转移体系完备,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相互融合。
一直以来,南大研究院积极开展与郑蒲港新区当地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就企业的技术难题提供研发服务和解决方案。南大研究院与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22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开发合同,包括安徽紫江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中兴聚力精密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安徽亚格盛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等。
此外,2023年8月,郑蒲港新区与南京生态科技岛经济开发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在承接产业转移合作、科学技术创新合作、招商引资、人才教育培训、党建联合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宽领域的交流合作。
一个个产学研平台的引入,为郑蒲港新区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推动产业融合提供了坚强保障。
4月22日清晨,当春日第一缕阳光洒在江面上,皖江北岸“第一港”——郑蒲港已然是一片繁忙景象。巨大的龙门吊升降腾挪高效运转,满载集装箱的航运货轮来往穿梭,一批批货物从这里开启“漂洋过海”的旅程,发往海内外各地。
“今天上午有6台龙门吊正在运转,随着下午货运量增加,可能还会增开几台设备。我们每天会根据当天的订单量具体分配人员与设备,确保港口24小时上下货物顺畅。”安徽省郑蒲港务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徐征介绍说。
在码头“火力全开”的同时,3公里外的安徽飞远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正在进行仓储调配,一箱箱从美国运来的紫苜蓿牧草逐一登记入库,一台台装配完成的白色家电正“整装待发”,准备“乘坐”集装箱货车开往郑蒲港码头堆场。
“除了传统运输外,公司还为客户提供仓储代管服务,这也是延长产业链、提高用户粘性的重要方法。以白色家电为例,最高峰的时候,3万多平方米的仓库里都摆满了家电,再依托公司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对所有货物实行扫码出入,当客户有出口订单需求时,直接就从这里调配运往码头,大幅度减少了客户的仓储压力和物流时间成本。”安徽飞远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邢梁介绍说。
依托郑蒲港新区区位优势,在数字赋能引领下,“飞远物流”的招牌越擦越亮。2023年,安徽飞远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在马鞍山综保区实现进出卡口车次1.1万辆,进出口总额达2.1亿美元,进出集装箱吞吐量4万标箱。“随着数字化新技术的不断运用,市场对我们的认可度慢慢的升高,2024年公司计划在综保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对于“飞远物流”的未来发展邢梁信心十足。
“提升郑蒲港等港口物流功能,全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是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白准确地提出的发展目标。立足于皖江北岸“第一港”的资源禀赋,郑蒲港新区锚定“大港口、大物流、大外贸”持续发力,全力构建“口岸+航运+产业+市场”的一体化口岸经济区,着力建设“保税港区”,加快对接南京都市圈,着力打造南京都市圈“长江北岸万吨级深水良港”,助力建设都市圈内黄金水道。
近年来,郑蒲港港口能力不断的提高,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航运周转能力慢慢地加强。今年以来,郑蒲港码头实现吞吐量68.99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2.57万标箱。郑蒲港铁路专用线万吨。
“我们正在依托马鞍山综保区、港口、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自贸联动创新区、肉类口岸等五大平台,招引一批物流产业项目,全力做好‘现代物流’这篇大文章。”郑蒲港新区自贸开放联动局局长刘为菁表示,未来将以港口物流和多式联运为核心,努力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物流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南京都市圈物流枢纽中心。
此外,郑蒲港新区还将围绕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方面,与南京都市圈内其他成员城市深化合作,以区域协同发展思维打造南京都市圈区域发展共同体。
如今,随着区位优势的凸显、生活配套的完善、营商环境的优化,郑蒲港新区与南京都市圈的往来将更加频繁、交流将更加紧密、合作将更加深入。依江而建,向海而兴。郑蒲港新区将以奋楫争先的姿态、奔跑拼搏的斗志,继续书写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高水平发展的精彩华章。(陶志尧、丁刘彬)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