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每年每个台风出现之后,有关部门就会给他们命名,而这些名字有些特殊,大部分都不是第一次用,很多都已经重复用了好多次。那么,到底这些台风名字都是咋起的?为什么可以重复使用名字?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每次台风是怎样命名的吧。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简称为台风命名法。台风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的一个等级,常常被人们误以为是热带气旋的替称。其实当一个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后便可称之为台风。台风国际上统一的热带气旋命名法是由热带气旋形成并影响的四周的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在台风命名的国际规则出台之前,有关国家和地区对同一台风的命名各不相同。为避免名称混乱,1997年11月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对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统一命名。
命名表首先给出英文名,各个成员国家能够准确的通过发音或意义将命名译至当地语言。当一个热带气旋名称被使用,造成某个或多个成员国家的巨大损失,这个名称将会永久除名并不再使用。遭遇损失的成员国家可以向世界气象组织提出上诉,将名称除名。但台风被除名也有例外,有些台风被除名的原因是“纯技术性”的,纯粹以名称本身因素被退役的。
新的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1个成员国和3个地区提供,按顺序分别是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这套由14个成员提出的140个台风名称中,每个国家或地区提出10个名称 。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704,即2007年第4号热带风暴。正常的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有趣的是,国际上所使用的西太平洋台风的名称依然很少有灾难的含义,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莲花、彩云等等,似乎与台风灾害不大协调。这是因为希望:如果台风到来,可有效缓解当地的旱情,为其带来充足的降水,正常的情况下,台风名字还是极其动听的。
台风的命名,多用“温柔”的名字,以期待台风带来的伤害能小些,但是世界台风委员会有一个规定,一旦某个台风对于生命财产造成了特别大的损失或人员受伤或死亡而声名狼藉,或者是以名称本身因素而退役的,那么它就会永久占有这一个名字,该名字就会从命名表中删除,其他热带气旋不会再使用这一名称,也就是将这个名称永远命名给这次热带气旋,这就是除名。这样,就必须要补充一个新名字加入命名表。空缺的名称则由原提供国或地区再重新推荐,新名称需在第二年之前将新名称提交至台风委员会,台风委员会将依据相关成员的提议,对热带气旋名称进行增补。
比如2004年的台风云娜,意为“喂,你好”,但据统计,“云娜”台风在浙江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81.28亿人民币,它被永久性除名,退出了国际台风命名序列。2005年19号台风轮上“龙王”的名字,它一路肆虐,给华东地区带来非常大的威胁,据中国气象局提供的数据资料显示,龙王的到来给华东地区带来了强降水,其中福州地区一小时降水量突破了历史极值,超过了152毫米,这是历年来台风影响最严重的。由于它的到来,在福建造成了74.78亿元的经济损失,导致近百人死亡。于是,国际台风委员会决定将中国台风名称“龙王”从命名表中删除,这是中国大陆提供的台风名称中最先退役的一个名称。
再比如“Vicente”(中文译名:韦森特),于2015年第47届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遭到退役,并通过由“Lan”(中文译名:兰恩)取代;但退役原因与韦森特所引发之灾情无关,而是与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命名表产生同名冲突。类似的例子还有韦森特(1208号)是继翰文(从未被使用)、库都(从未被使用)、欣欣(0301号)、婷婷(0408号)、彩蝶(0514号)、清松(1301号)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台湾每年皆会受热带气旋吹袭,但由于台湾省气象台不是世界气象组织的成员,不仅没办法提供台风名称,更无法提出退役要求。